坚定信念,勇于变革,这是我们在足球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足球U20组决赛中,浙江队以2比1的比分击败新疆队,成功夺冠。这不仅成为浙江竞技足球在全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也是浙江足球历史上分量最重的全国冠军。
面对浙江队的胜利,一些上海球迷心中或许有些失落。2017年天津全运会,上海足球曾一举夺得四枚金牌,创造了历史;而到了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海足球却与“大满贯”无缘。
面对这种“反差”,我认为,天津全运会上海足球的辉煌成绩,是时机、地点和人的完美结合,难以复制。而上海足球在向浙江、新疆青训学习的过程中,更应保持坚守初心、勇于变革的坚定信念。
天津辉煌,难以复刻
回顾上一届天津全运会,上海足球实现了全运会足球项目的“大满贯”,成为上海代表团的一大亮点。这背后的成功,检验了足球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上海四支冠军队,分别来自四种创新的办训模式。
上海U20女足来自体制内,U18女足来自“体教结合”的学校足球,U20男足依托于上港足球俱乐部,U18男足则由根宝基地社会化专业青训俱乐部负责。这四种不同的社会化、多元化办训模式,孕育出了四个沉甸甸的冠军。
然而,在陕西全运会,以海港为班底的上海U18男足表现不佳,而夺冠的陕西队中有18名海港本土新秀。上海U20男足无缘四强,输给了夺冠的浙江队。此前,上海U18女足强势夺冠,上海成年女足也有冲金可能,但面对实力强大的奥运联合队(即中国女足国家队),夺冠或成小概率事件。
图说:上海女足5名队员入选奥运联合队,两名队员留洋,主教练水庆霞也火线“驰援”。
绿茵场瞬息万变,胜败只在一线之间。上海足球在陕西无缘卫冕“大满贯”,恰是足球竞争悬念迭起、球队差距微乎其间的最佳演绎。当然,偶然中存在必然,上海足球在陕西全运会的“成绩改变”,微观层面需要反思总结,但在宏观层面,实属回归常态,毕竟四年之前的极致巅峰难以超越。
鼓励留洋,拓展国际视野
无论是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浙江U20男足,还是低调务实的上海女足,都选择积极支持球员留洋。浙江、上海足球接轨国际的探索,值得关注。
浙江U20男足一路过关斩将,每次力挽狂澜,都有鲜明的留洋痕迹。浙江队与上海队比赛中,在第89分钟打入绝平进球的高天语,去年还是日本J3盛冈仙鹤队球员,还曾在J3联赛出场。
图说:上海女足主力前锋唐佳丽留洋加盟英超托特纳姆热刺女足。
多次上演神扑的守门员王晓峰,去年3月和日本J3球队长野帕塞罗签约。此外,浙江队球员黄鑫鹏、李亚伦也曾留洋日本。他们回到全运赛场后都感慨:“留洋后再回来踢同龄组比赛,感觉很轻松!”
相比之下,上海女足为支持球员留洋梦想,甚至愿意付出全运成绩受影响的代价。上海女足主力前锋唐佳丽目前正随托特纳姆热刺队征战英超女足联赛,新秀沈梦雨代表苏超凯尔特人女足表现出色,并入选“亚足联本周最佳球员名单”。
这两朵留洋姐妹花,都无法代表上海征战全运会。球队相关人士却很坦然:“现在可能有点失落,但等她们留洋学成归来,我们上海女足、中国女足莫非不是最大赢家?”
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更注重足球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鼓励中国球员留洋的意义所在。2018赛季上海海港夺冠后,俱乐部积极支持国脚武磊留洋,在转会费价格等方面没有设置任何障碍。武磊留洋,俱乐部当然会少拿多座国内联赛奖杯,但对整个中国足球来说,无疑受益更多。
国家利益,是大金牌
是否支持中国球员留洋发展,需要俱乐部、地方省市足球管理者有所担当,放眼长远,愿意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好在,浙江U20男足、上海女足的做法,已得到广大球迷和网友的理解和点赞:“中国足球需要学习日本、韩国,鼓励更多球员留洋来全面提升国家队水平,这才符合中国足球发展的整体利益。”
显然,地方省市足球在“英雄敢于争第一”的成果思想之外,更需具备国家利益至上的“大金牌理念”:注重青训好苗培育选拔,为中国国家队打造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体系,某种程度上要比夺得全运会足球冠军的“小金牌”更为重要。很显然,上海足球青训的发展,既要有“英雄敢于争第一”的冠军思想,更要有“出人才重于出金牌”的胸怀格局。
中国女足目前正在阿联酋沙迦备战2022卡塔尔世预赛,很多国脚都参加过2009年山东全运会。当时,徐根宝执教的上海队夺冠,并为现在这支中国女足输送了武磊、颜骏凌、张琳芃、王燊超等多名主力国脚。同样,现在中国女足队长吴曦当时效力于河北队,尽管球队无缘四强,但河北足球能为国家培育输送一名优秀国脚,无疑拿下了一枚更符合国家利益的“大金牌”。
图说:全运会冠军很重要,但更需注重培育高水平青训人才运送到国家队。
纵观全运会走过的6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新中国各地方省市竞技体育实力的“检阅场”,更是中国国字号征战奥运会、世界杯的“练兵场”,是中国健儿国内练兵、共同对外、走向世界的起点。从这个角度观察,只有当全运会培育的希望之星帮助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全运会足球金牌的含金量,才算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