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透露,近期归化球员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展示刻苦训练的瞬间,实则背后是经纪人和团队的精心策划。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为了重返国家队,保持良好身价;二来是为了再次被推荐至国内联赛。毕竟,他们尚未找到新俱乐部,重返中超成为了当下的最佳选择,而持续为国效力也有助于他们在中超找到新东家。
图片来源:费南多个人社交媒体
即便归化球员渴望重返国足,参加国家队体能测试也在情理之中。蒋光太等球员已表示愿意接受测试。然而,其他归化球员对此却表示强烈抵触。国足方面,也不再像对阵日本、越南队那样,不考虑归化球员的状况就将其带到客场。李霄鹏更不会像在日本那样,对洛国富给予热情拥抱,对阿兰表示:“我太需要他了,看到他我就有底了”。
国足已做好非血缘归化球员无法驰援球队的准备,只能从现有队员中挑选主力。然而,从李霄鹏的语气中,似乎现有国脚们的状态也出现了波动。李霄鹏表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但我们已经来到了这期集训,也就意味着一种态度。我们和队员们也说过,首先要静下心来,专心到后面两场比赛中。如果无法专心,可以先提出来,因为国家队需要凝聚力、需要更多的投入。”
显然,李霄鹏在担心球员们的专注度和士气。这样的担忧不难理解。首先,国足已被淘汰,最后两场比赛还要远赴西亚“走过场”,对于在过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封闭状态的国脚们来说,士气确实难以提升。另一方面,国足阵中不少国脚所在的俱乐部现状不明,有些国脚可能还不知道自己下赛季将在哪里踢球,这种情况也会让队员们在备战时分心。然而,从李霄鹏的无奈中,人们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隐忧,那就是“只要身披国家队战袍上场,就要为中国足球的荣誉拼尽全力”这样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逻辑,已经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国脚的身份现在对于球员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初能进入国足,一是为了让队员拥有冲击世界杯的希望,二是为了让队员们的收益直接提高。中国足协曾对中超球员进行过两次限薪,而这两次限薪中,对国脚们都有特别优待政策。第一次限薪时,一般国内球员年薪不得高于1000万元,国脚们的年薪则不能高于1200万元。第二次限薪时,一般球员年薪不得高于300万元,国脚们的年薪则不能高于500万元。显然,国脚身份能让球员在踢职业联赛乃至在转会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中国足协的限薪政策仍在持续,这种情况下,国脚的身价优势恐怕也将化为乌有。加上各家俱乐部的生存状况不明,这造成了不少前两年还是国脚级的球员,干脆宣布退役。像梅方和黄博文都曾是国脚,也都拥有不错的职业生涯,如今,功成名就的他们面对看不清方向的前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挂靴。而待到12强赛结束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做出和他们一样的选择?
失去了冲击世界杯的希望,没有了高收入,所在的俱乐部都生死未卜。那些在过去十年金元时代积累了足够财富的一大批30多岁的老将们,恐怕已经丧失了未来四年继续奋斗的动力。最后两场12强赛,对于国足来说是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终点,也希望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中国男足真正开始更新换代,在金元时代结束后让更多年轻人得到机会的起点。只有当“身披国家队战袍,为国效力、定当拼尽全力”的信念重新树立,中国男足的精神面貌才有望焕然一新。